2025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习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5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融入城市基因,不断转型升级,从昔日南海之滨的边陲渔村蜕变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金融助力深圳发展的政策支持,深化深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试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金融制度创新和市场活力激情碰撞,在资本市场、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突破式发展,深圳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锋样本。《中国金融》杂志特别策划“深圳特区金融45年”专栏,将机构成长历程融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之中,通过鲜活的金融实践案例,见微知著,展现特区金融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壮阔图景。
2020年,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明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一条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创新是深圳45年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在1997平方公里的科创沃土上,坐落着逾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创新的起点到生产力的落脚点这一过程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改革开放同步,始终见证、陪伴、服务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聚金融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银行1978年扎根深圳,与改革开放同步,与时代创新同行,自诞生之初就孕育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基因。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成立,在一栋仅有两层的办公楼里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为满足深港两地投资和经贸往来需求,员工们踩着单车用麻袋运送钞票到罗湖口岸外汇兑换点进行兑换。1983年,面对特区建设资金紧张,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敢为人先,突破当时银行只能涉足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为蛇口工业区建设提供6000万港元的开发贷款。1985年,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合资谈判和项目融资启动,中国银行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在国内的唯一融资合作银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经济发展由“三来一补”转向自主生产制造,逐渐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和装配能力,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开始高速发展。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适应深圳经济发展范式转变,以自身创新改革进一步增强竞争力。1995年,率先提出经营发展的两个转变,即“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经营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开始了以综合经济效益考核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一系列市场化、集约化经营的工作,内部管理、业务创新和各项指标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0年以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连续举办,华为、中兴和腾讯等公司的崛起,意味着深圳初步建立起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创新体系。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因时而变,紧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及时调整金融发展模式,不断输出支持创新的金融“活水”。2005年起逐步构建系统性的服务创新型企业产业链的机制和能力,助力深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目标的实现。2009年成立“中小企业信贷工厂”,以专营的方式开启服务新模式;与深圳市区两级政府进行战略合作,紧跟政府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联合推出“孵化贷”“成长贷”“小微促进贷”“上市促进贷”等产品,支持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搭建银政合作渠道,依托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金融创新。
45年来,深圳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敢闯敢试的先行者。如今,这座从改革浪潮中走来的城市,通过完善产业生态、突出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领先高地。
作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坐标,深圳吸引了众多世界顶尖的科研人才,也聚集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加快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筑基,作为服务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深圳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注入金融动能,有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提前布局谋划支持科技初创企业和未来产业。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前瞻布局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创设“合成生物贷”。这一定制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金融支持。
精准滴灌“20+8”新兴产业和未来集群。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密围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前瞻性地研究产业特点和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专属授信服务方案。例如,针对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推出“低空经济贷”;瞄准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设计“医疗器械贷”。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提供的贷款余额均已超1900亿元。
因业施策支持构建全产业链的全产品体系。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密围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业施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五年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累计提供的综合金融支持不少于1000亿元;同时专门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研发贷”“并购贷”“算力贷”等一系列重磅产品,进一步完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全产品体系。
积极助推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组建“两新”专项服务组,向企业宣传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为杰普特光电、科诺桥新材料等一批民营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目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已支持了43家科技型企业以及40余个技改项目,合同签约金额超142亿元。
耐心资本持续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孕育壮大。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陪伴企业成长,为企业攻坚克难长期提供资金支持,争当支持新质生产力孕育壮大的耐心资本。例如,2006年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甫一成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就与之开展合作。近20年的时间里,随着金融力量的持续护航,这家企业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成功实现了从单项产品“隐形冠军”向“全能选手”的跨越发展,成为激光光源和激光技术解决方案的国产替代“领头羊”。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外向型经济特区”定位下最早开办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切实发挥独家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能力,主动履行外汇专业银行的角色和使命。从海关通道办公起步,到网点覆盖深圳全域;从单一的外币兑换,到跨境服务全产品体系;从最初的52名员工,到一批又一批的外汇专业人才,不断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自我超越。时至今日,面对复杂的世界变局和市场需求,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在跨境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依托集团全球化服务网络和“一点接入、全球响应”机制,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现金管理、跨境人民币个人结算业务及跨境人民币金融机构业务,有力支持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断书写跨境金融全球服务的生动范例。
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优化跨境汇款直通车、中银跨境e商通、出口信贷等特色产品和服务。通过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参与并见证了比亚迪、创维集团、洲明科技等大批科技型企业成功走向全球市场,为其全球化布局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截至目前,服务跨境客户超5万家,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结售汇业务量持续稳居市场第一。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更是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积极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借力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外贸模式,让制造商更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当前,深圳跨境电商卖家超过8万家,约占全国跨境电商卖家的50%。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躬身入局,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围绕跨境电商平台、市场采购主体、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新业态客群,打造了全线上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中银e采通”“海外仓综合服务”等跨境电商特色产品,推动以“中国跨境电商看华南、华南跨境电商看深圳”为代表的跨境电商等数字外贸发展。
以综合化特色服务企业国际化。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集团内各板块积极联动,力求从综合性及差异化方面满足科技企业国际化需求。一方面,利用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结构化融资、跨境资金池等方面的服务优势,满足企业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国银行“商行+投行”等综合化经营优势及全球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例如,2021年,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在得知授信客户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有境外上市需求后,推荐中银国际提供红筹VIE架构方案,使其在股东举荐的多家承销券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客户上市的独家保荐商。后在中银国际的助力下,该公司2024年成功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还积极参与政府、企业、银行等三方对接渠道,与中银体系共享信息来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汇聚多元力量,以“股、贷、债、保、租”综合化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科技金融供给适配度、精准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在这片热土上聚集、成长、壮大,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紧跟企业步伐,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以充沛的信贷资源供给和专业、贴心、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为深圳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金融动能。当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服务的深圳本地科技型企业数量已突破1.5万家,科技贷款超过2700亿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总行层面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中国银行于2024年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优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统筹规划科技金融发展;在全国24个省市同步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的同时,打造科技金融专营支行或特色网点,构建“总行—分行—支行”的多层次组织体系。目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建立了13家科技金融中心、3家监管认定科技支行及30个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在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规模化批量化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机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2008年成立中小企业部,2011 年设立“中小型企业信贷中心”。近年来,推出“专精特新贷”“深质贷”“深企贷”“科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将金融资源精准有效滴灌到更广泛的市场主体。
运用数字金融技术,精准浇灌科技之花。针对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特点以及由此衍生的融资难题,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勇于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通过自主研发“中银科创夸腾系统”,提升科创企业服务效率和风控能力,构建专业的“科技企业评估模型”,创新推出“科创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这些创新举措为科技型企业的持续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和规模壮大提供了及时、有力的金融支持,陪伴并助力一批又一批科技型企业实现了关键的技术突破和“拔节生长”。
建立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圈。中国银行积极落实深圳先行示范区战略规划,强化股权投资供给,在深圳已陆续设立50亿元规模的科创债转股基金,10亿元规模的光明区科创基金,并即将设立50亿规模的科创母基金,构建覆盖全周期的科创投资体系。同时,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广泛链接科创生态伙伴,在科创活跃地区搭建由政府、投资机构、产业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科创生态圈,有效汇聚各方要素资源,打造共享生态,助力科技发展。
从特区初创时独家经营外汇业务到如今领跑跨境金融服务,助力千万深圳企业扬帆出海;从单一外汇窗口起步到如今多渠道服务全面开花;从网点寥寥到依托中国银行全球网络,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延伸至世界每个角落……与特区共生共荣45载,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在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里谱写了属于金融人的华彩乐章。回望过往,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敢闯、争创、开拓、逐梦的精神特质,正是深圳城市气质的生动写照。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6月1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明确赋予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优服务,加快打造市场领先的金融服务标杆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赋能,为服务“双区”建设贡献更磅礴的金融力量。■bwin官网